新葡京网址

English 中文
学生 教职工 校友 学生及访客
新闻资讯
支部建在团队上,论文写在中非大地上——记新葡京网址 研究生导师第五团队党支部

新葡京网址-新葡京在线 研究生导师团队第五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10月,基于中非经贸研究团队成立,由肖皓教授担任支部指导老师、团队博士担任支部书记。现有党员16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11名,硕士研究生5名,党员占比过半。

近年来,支部荣获湖南大学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、“先进党支部”等多项荣誉,往届获优秀硕博毕业生党员共8名,多名党员获评湖南大学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称号。



2024年5月,一场特殊的发布会在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,一份来自中国的《非洲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》被包括BBC在内的多家海外媒体报道,当聚光灯在内罗毕亮起时,万里之外的长沙岳麓山下,这群年轻人正为了下一个数据模型而再次进入忙碌探讨。

如何引导青年党员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找准个人坐标,将小我融入大我?如何让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,真正走进湖南“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”的建设一线?新葡京网址-新葡京在线 研究生导师团队第五党支部给出了回答。

支部以创新的党建模式和扎实的科研实践,引导团队将个人抱负融入国家战略。近三年来团队已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及课题13项,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,参编《扩大非洲农产品进口与建设“绿色通道”研究》等专著3本,获“挑战杯”等国家级竞赛奖2项、省级竞赛奖4项,2项成果入选教育部度主题案例、湖南省“十大优秀案例”,7项资政建议获省委书记、省长等领导的肯定性批示。团队成员相互促进,共同攻关,在理论学习、社会调研、实践创新方面达成“三阶递进”,向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不断靠拢。

一、以党建强化引领,深入理解深刻领悟国家战略

这支队伍最根本的组织动力在于“支部建在导师团队上”的独特架构,导师同时担任党支部指导老师为支部活动直接赋能。从2020年成立之日起,支部明确了硕博士研究生党员在科研团队中的定位,充分发挥党员博士的传帮带作用,将党小组与科研组会紧密结合,筑牢“支部+团队”的双重战斗堡垒,为团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组织活力。

支部创新学习范式,通过理论学习的常态化与科研项目的实践化,催生了独具特色的“科研党小组传帮带”机制。在导师指导下确立“五位一体”的综合学习模式,在学术论文、社会调研、科研项目、学术会议及学科竞赛五大维度,主动对标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。

支部还不断丰富党建活动形式,创建“湘非经语”主题党日品牌,通过开展“组会前30分钟”政治理论学习和“中非研究专题午餐会”等学习活动深度解读国家战略布局与政策。通过开创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组织师生党员深入长沙自贸区、湖南高桥大市场等开放前沿阵地开展“一带一路”政策理论宣讲20余次。逐步构建起“理论夯基+实践赋能”育人模式。

二、以专业强化实践,开拓全球视野躬行调研实践

2025年6月,第四届中国-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,“湖南搭台、全国唱戏、中非共享”的办会机制正成为现实,其在对非经贸领域的实践探索日益引人瞩目。

为什么湖南能够不断先试先行、打造自身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新高地?2023年起,支部就开始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,多次联合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组建“中非经贸合作的湖南实践”、“全球南方青年携手现代化”等跨校、跨学科调研团队,找准知识交叉和优势互补的发力点,全面探索湖南对非经贸合作在政策制定、制度创新和企业实践方面的“创新密码”。

调研团队负责人、支部博士生党员唐斌表示,“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,研究‘一带一路’沿线的合作不能只‘走出去’,也应该在自身发现成绩于不足。我们应围绕国家重大战略,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做有价值、接地气的经济学研究。调研过程中我们要需忌浮躁、沉下心,才能发现湖南对非合作所存在的现实特征与具结构性问题。”

“敢探索能吃苦”精神是队伍的行动准则,2年来,党员所带领的调研小组深入政策创新的“试验田”,探访企业实践的“活样本”,累计实地走访11家政府职能部门和56家外贸企业,发放1193份调研问卷,最终完成《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下扩大非洲农产品进口的调查研究》、《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调查报告》等调研报告,提炼并宣传湖南对非经贸合作路径。相关研究成果也获得“挑战杯”全国三等奖、湖南省一等奖,调研事迹多次获人民网、学习强国、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。

三、以成果服务地方,瞄准国家需要赋能中非经贸
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入推进,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合作日益增长,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信息获取困难、政策理解偏差、风险评估不准等现实挑战。肖皓教授表示,“非洲各国政治经济状况复杂多样,政策法规更新频繁,行业发展也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。‘非洲知识盲区’已成为制约中非合作深入发展的技术瓶颈”。

团队成员、博士生党员庹汉军、吴卓麟和叶新建在肖皓教授指导下,带领科研小组与倬亿集团、传音控股等对非企业开展联合研究,利用实地调研的珍贵一手数据资源进行成果转化,持续建设覆盖非洲54个国家的中非经贸合作数据库。团队秉持“敢为人先、攻坚克难”的精神,通过“底层大模型-知识库存储-函数调用-应用编排”四层技术框架,融合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、法律制度、矿业资源、商业环境等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文本,创新性地创建面向非洲地区的“尼亚萨波非洲知识问答系统”,为企业提供从政策解读到市场分析的全方位信息支撑。

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,“尼亚萨波非洲知识问答系统”正式发布,并受到尼日利亚Channel TV、芒果TV、长沙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。“在起初的系统迭代和数据整合时,我们经常会因为数据杂乱而感到焦虑。在后续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,建立团队协作思维,充分发挥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优势,对非核心内容在团队间进行合理分工,进而提高团队协作质量和事项完成效率。”系统负责人之一的博士生庹汉军说,“我们团队希望不断发挥青年力量,以数智赋能中非经贸合作,携手共建中非现代化。”

担负青年使命,讲好“湖南故事”已成为支部党员的目标。党员牵头,以点带面,持续推动团队科研主业,真正实现了“把学问做到实践里”。

支部党员中,齐月牵头连续发布《非洲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中非数字经济合作报告》,成为湖南企业走进非洲的重要参考;唐斌以“非洲地区冲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”成果进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深入探索中非经贸合作;林婕以“不确定性影响下非洲国家汇率风险”为课题,撰写多篇学术论文,为汇率风险预测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;贾真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重点课题,聚力攻关“一带一路”合作的产业链协同;崔莉婷担任湖南日报青年观察员,介绍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成果。

仅近几年,团队持续产出《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(2023)》、《非洲绿色发展指数与中非绿色发展合作报告2024》等一流成果,并在钓鱼台国宾馆外交部非洲高官会议、中非经贸博览会走进非洲(尼日利亚)等重要会议发布,支部的特色实践也连续获评院、校“优秀党支部。



从“组会前半小时”的理论研讨,到深入一线的实地调研,支部始终致力于将党建活动与科研实践有效结合,坚持做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践行者。

未来,支部将继续胸怀服务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,在党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继续拿出一批过硬的成果,传承与发扬“经世致用”精神,为服务国家中非合作发展贡献青年智慧。


供稿人:研究生导师第五团队党支部

审核:李曼